机电工程学院2024年招生宣传之专业介绍

作者: 时间:2024-04-15 点击数: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侧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旨在能培养宽知识面、厚基础,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科学实验和初步科学研究的训练,能适应电子信息科学飞速发展,并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产业等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与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理论和技术应用型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驱动,学生能够从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获得现代电子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毕业生能达到能在电子工业生产一线从事电子设计制造研发、管理和销售等方面工作要求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主修课程

电路分析及实验、模拟电路及实验、数字电路及实验、高频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通信原理、传感器原理与应用、C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DSP原理与应用、EDA技术、单片机项目课程、嵌入式系统项目课程、DSP项目课程及电子信息专业实习实训课程等。

三、就业方向

从事电子、信息、计算机和通信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从事微电子、测控等相关领域的开发工作;从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电子元器件研制、测控仪器软硬件设计和电子企业的生产管理等工作;也可从事电子信息领域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四、专业优势和特色

特色之一: “综合+专业+拓展”的课程体系,学生的知识面广,口径宽。

特色之二:实践性环节多,有实验实训、创新创业实践、学科技能竞赛等诸多环节,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特色之三:不断加强实践性教学设施投入,校内工程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相得益彰,扎扎实实打好应用性专业基础。

特色之四:不断引进高层次人才,壮大教学和科研团队,提高师资质量。

特色之五:积极倡导“引赛入教, 赛教融合,以赛促教”,取得多项赛事大奖,硕果累累,为人才培养模式注入新的活力。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秉持着宽厚的理论基础、实践训练的核心地位,以及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原则,致力于培养学生在半导体加工、集成电路封装测试、集成电路设计以及集成电路装备设计与制造方面的专业能力。我们的专业培养目标紧密贴合微电子科学工程及其产业的发展需求,以满足国家、行业及地方企业对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己任。

学生将具备在物理电子、电路与系统及微电子学领域内的深厚理论基础和实验实践能力,同时拥有优秀的科学文化素养、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业能力。他们将能够胜任各类电路与系统、数字化信息系统、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集成等领域的研究、设计、制造及应用、管理与开发等工程技术应用工作,快速适应微电子产业的发展需求。


二、主修专业课程
      本专业课程设置涵盖理论与实践,包括电路分析基础及其实验、模拟电路及其实验、数字电路及其实验,让学生掌握电路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同时,本专业还开设C语言课程,培养学生编程能力。在信号与系统及其实验课程中,学生将学习信号处理和系统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此外,本专业还涵盖微电子学概论、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原理等理论课程,为学生提供深入的理论知识。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本专业还设置了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集成电路CAD、微电子专业实验和微电子工艺实习等课程。这些课程将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微电子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应用,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就业方向
       毕业生具备在信息产业相关部门、高等院校等企事业单位就业的能力,他们可以在微电子学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工程技术应用、生产管理及行政管理等多种职业。此外,他们还可以选择进一步在微电子学与固体物理、集成电路与芯片设计等相关学科领域深造探索,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目前,各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均保持在较高水平,这充分证明了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受欢迎程度。

四、专业特色

该专业作为产教融合示范专业,是半导体产业学院的重要支柱,同时也是地方特色产业的代表。目前,该专业已率先开设微专业,成为学校最早实现跨学科融合的专业之一。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安徽,放眼长三角,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生将系统掌握光电理论知识,具备扎实的光电理论基础,并在信息获取、传递、处理及应用等方面拥有广泛的专业知识。此外,本专业强调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创新精神。学生将具备扎实的光学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以适应光学工程及其相关领域技术的快速发展。毕业生将能够胜任光电系统分析与运行、信息通信等工作,尤其在光学系统、光电子器件、光电检测等光学工程领域的工程设计与管理、产品研究与开发、装备制造与维护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主修课程

本专业开设一系列涵盖光电技术领域的核心课程与实验,包括但不限于电路分析与实验、模拟与数字电路实验、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工程光学原理、激光技术及其应用、微机原理与运用、光纤通信技术、光电子技术基础、光电检测技术及应用、光学信息处理技术、光电显示技术原理,以及C语言编程等。此外,还包括光电检测技术实验和现代光学与激光实验等实践课程,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运用。这些课程共同构成了光电技术领域全面而严谨的知识体系。

三、就业方向

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毕业生们已经掌握了激光技术、光电传感、光通信、光学精密测量与加工、图像与信息处理、机器视觉、新能源、新型显示技术、新型发光光源等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他们可以在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部门、科研部门以及国家机关等企事业单位中,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管理等关键职务。这些毕业生将成为推动我国相关领域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特色亮点

光电专业产教融合,实施多元化导师指导模式,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学术与实践指导。学生们积极投身于各类大学生竞赛,并屡获佳绩,充分展现了他们的学术实力与创新精神。同时,学院还积极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节的开展,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实现自我价值。此外,学院还与企业合作开设微专业班,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广泛知识背景的工程技术人才,涉及电工、电子、信息、控制、计算机应用及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学生将系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形成强弱电结合、电力与电子技术结合、软硬件结合的综合能力。通过系统的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将熟练掌握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核心技能,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具备从事科研设计、技术研发和经济管理等领域工作的能力,成为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主修课程

       本专业的课程设置系统且深入,涵盖了多个关键领域。其中包括数学物理方法、C语言程序设计、电子线路CAD及工程制图、电路分析及实验、电子技术及实验、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磁场与电磁波、供电技术、电气控制与PLC、电力系统分析、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计算机控制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信号与系统以及高电压技术等核心课程。这些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就业方向

       毕业生具备在供电局、发电厂等单位从事电力设备运行维护领域的技术及管理工作的能力;同时,他们也可在电气工程及相关领域中,针对系统运行、电力电子技术、新能源发电以及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等方向进行深入研究;此外,毕业生还可在电气技术自动化控制领域的智能电网、人工智能、系统装置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等方面展现才华。除此之外,他们亦可在高校、科研院所及国家电网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及技术管理等相关工作。

四、特色亮点

       我们高度重视学科的交叉与融合,致力于构建具有群体优势的学科生态。通过加强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知识领域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成功塑造了一个以电气工程为核心,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专业集群。此集群以“赛教融合”为教育理念,着重培育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科技创新能力,从而满足企业对创新型科技人才的迫切需求。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聚焦于现代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同时融入控制技术在机械领域的应用,旨在培养具备坚实基础、广泛知识面和卓越综合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学生将掌握机电系统设计制造的核心知识与实践技能,包括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运行、维护、设计、制造及开发等能力。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学生将获得工程师的基本素养,毕业后能够胜任工业生产一线的多领域工作,如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科技研发、应用研究、运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成为具备高度适应性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主修课程

本专业课程设置全面而深入,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课程内容涵盖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学、机械工程材料等多个基础理论领域,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同时,课程还涉及工业机器人编程、机械控制工程、微机原理与应用、机电传动控制、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数控技术、机械系统设计等专业技术领域,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现代机械制造和自动化技术。此外,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质量管理与控制能力,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数字化制造技术等现代工程技能,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全面的技能支持。

三、就业方向

毕业生具备在多个行业领域工作的能力,包括机械、汽车、冶炼、交通运输、轻工、化工、电子等。他们可以从事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此外,他们也有能力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国家机关担任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这些职业领域为毕业生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四、“赛教融合、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特色

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与探索,我专业已成功构建出一种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即“赛教融合、产教融合”模式,并已取得显著成效。其中,“赛教融合”是指将课堂教学与省级及以上各类大赛紧密结合,形成互补优势;同时,通过实施“校中企,企中校”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推动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目前,我们已与北京华晟经世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共同签署了教育部厂教育人项目,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智能制造学院”。这一举措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教学资源,也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2 Chi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安徽省池州市教育园区池州学院逸夫实验楼三楼(247000) 联系电话(Tel): 0566-3217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