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

作者: 时间:2019-07-08 点击数: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ZJ0801005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

RZ0801005

2.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类课程

3.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必修

光电子科学技术必修

微电子科学技术必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必修

4.课程目的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应用,掌握数字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

5.学时与学分

学时为64,学分为3.5.

6.建议先修课程

《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数字逻辑概论

计划学时:6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学科性质、基本内容和学习意义,了解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学习方法。

(2)掌握常见的数制(如: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等)及其之间的相互转换;掌握常见的代码(如:8421码、余三码、格雷码等)以及数制与代码之间的相互转换;掌握基本逻辑运算(包括与、或、非运算)的定义、符号真值表、基本电路、符号;理解逻辑函数与逻辑问题的描述。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本章重点是数字量与模拟量的特点;数字电路的特点、应用;典型的脉冲波形及脉冲的主要参数;常见的数制(如: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等)及其之间的相互转换;常见的代码(如:8421码、余三码、格雷码等)以及数制与代码之间的相互转换。

(2)本章难点是数制与代码之间的相互转换以及二进制数(包括正、负二进制数)的表示法和补码的运算;基本逻辑运算的概念(与、或、非运算)。

基本内容:

(1)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模拟信号;数字信号;二值数字逻辑和逻辑电平;数字波形;模拟量的数字表示。

(2)数字电路:数字电路的发展和分类;数字电路的分析方法和测试技术。

(3)数制:十进制;二进制;十-二进制之间的转换;十六进制和八进制。

(4)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无符号、带符号二进制数的运算。

(5)二进制代码:二—十进制码、格雷码、ASCII码。

(6)逻辑函数及其表示方法。

思考题:

(1)举出4种模拟信号。

(2)当前两种主要的逻辑门电路是什么?

(3)为什么在计算机或数字系统中通常采用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各用在何种场合?

(4)8421BCD码为什么用得较普遍?

(5)什么叫与、或、非逻辑?试举出几种相关的实例,并写出3种逻辑运算的表达式。

第二章逻辑代数与硬件描述语言基础

计划学时:8学时

基本要求:掌握逻辑代数的基本定理、基本规则和常见公式;掌握逻辑函数的公式法化简和逻辑等式的公式法证明;掌握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如:真值表、逻辑函数表达式、卡诺图、逻辑电路图)及其之间的相互转换;掌握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包括带有任意项的卡诺图的化简);了解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 HDL基础。

教学重点及难点:逻辑代数的基本定理、基本规则和常见公式;逻辑函数的公式法化简和逻辑等式的公式法证明;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及其之间的相互转换;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包括带有任意项的卡诺图的化简)。

基本内容:

(1)逻辑代数: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和恒等式;逻辑代数的基本规则;逻辑函数的代数变换与化简法。

(2)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法:最小项的定义及其性质;逻辑函数的最小项表达式;用卡诺图表示逻辑函数;用卡诺图化简逻辑函数。

(3)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 HDL基础:Verilog的基本语法规则;变量的数值类型;Verilog程序的基本结构;逻辑功能的仿真与测试。

思考题:

(1)什么是布尔代数?

(2)最简与或表达式的标准是什么?

(3)什么是最小项?什么是无关项?

第三章 逻辑门电路

计划学时:8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CMOS反相器的工作原理及静态特性;理解CMOS反相器的动态特性以及其他CMOS门(与非门、或非门等)的工作原理;掌握CMOS传输门的工作原理。理解CMOS漏极开路门和三态输出门电路工作原理;理解NMOS逻辑门电路。

(2)掌握晶体二极管的开关特性;掌握晶体三极管的开关特性;掌握基本逻辑门电路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TTL反相器的工作原理和电压传输特性;掌握TTL与非门的工作原理和技术参数;理解TTL或非门、集电极开路门和三态门的工作原理及改进型TTL门电路;理解OC门的负载电阻的计算。

(3)理解正负逻辑问题。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本章重点是MOS管和晶体管的开关特性;CMOS集成逻辑门电路;TTL集成逻辑门电路(包括TTL反相器的工作原理,静态输入、输出、电压传输特性)。

(2)本章难点是CMOS门电路(包括CMOS反相器的静态特性,电压传输特性,电流传输特性,输入特性,输出特性,输入端噪声容限);TTL集成逻辑门电路(包括TTL反相器的工作原理、传输特性、输入特性、输出特性、输入负载特性、动态特性,TTL与非门、或非门、与或非门、异或门及以及TTL门的改进系列,OC门、三态门以及OC门的负载电阻的计算)。

基本内容:

(1)数字集成电路一般常识。

(2)MOS开关及其等效电路

(3)CMOS反相器;CMOS门电路; CMOS漏极开路门和三态门电路;CMOS传输门;CMOS逻辑门电路的技术参数。

(4)NMOS逻辑门电路。

(5)二极管的开关特性。

(6)BJT的开关特性。

(7)基本BJT反相器的动态特性

(8)TTL逻辑门电路。

(9)集电极开路门和三态门电路。

(10)改进型TTL门电路

(11)正负逻辑问题。

(12)逻辑门电路使用中的几个实际问题:各种门电路之间的接口问题;门电路带负载时的接口电路。

思考题:

(1)CMOS逻辑门电路与TTL电路相比有哪些优点?为什么说,从发展的观点来看,CMOS器件有取代TTL门电路的趋势?

(2)影响二极管、三极管开关速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利用二极管和三极管可以构成数字逻辑运算中所需的与、或、非三种门电路,它们有什么缺点?应如何改进?

(4)一般的BJT反相器的动态性能存在什么问题?而TTL反相器的输入级和推拉输出级各有什么特点,它们是怎样提高电路的开关速度的?

(5)TTL门电路中为了实现线与的逻辑功能可以采用或非门、集电极开路门和三态门,试说明其原理,它们各用于何种场合?

(6)抗饱和TTL电路为什么可以提高开关速度?

第四章组合逻辑电路

计划学时:10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定义;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

(2)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竞争-冒险;运用逻辑代数和卡诺图分析和设计简单组合逻辑电路。

(3)掌握常用组合逻辑电路(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数值比较器/数据分配器、算术/逻辑运算单元)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功能及应用;

(4)运用真值表、逻辑代数、卡诺图等作为工具进行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

教学重点及难点:

(1)逻辑函数的公式法化简和逻辑等式的公式法证明;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包括带有随意项的卡诺图的化简);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组合逻辑电路的竞争-冒险。

(2)常用组合逻辑电路(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数值比较器/数据分配器、算术/逻辑运算单元)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功能;

(3)用中规模集成电路(如:用数据选择器、加法器、译码器)实现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基本内容:

(1)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

(2)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3)组合逻辑电路中的竞争冒险:产生竞争冒险的原因;消除竞争冒险的方法。

(4)编码器:编码器的定义与功能;集成电路编码器。

(5)译码器/数据分配器:译码器的定义及功能;集成电路译码器;数据分配器。

(6)数据选择器:数据选择器的定义及功能;集成电路数据选择器。

(7)数值比较器:数值比较器的定义及功能;集成数值比较器。

(8)算术运算电路:半加器和全加器;多位数加法器;减法运算;集成算术/逻辑单元举例。

思考题:

(1)试列出在逻辑电路设计中使用卡诺图的理由。

(2)列出分析组合逻辑电路的步骤。

(3)列出设计组合逻辑电路的步骤。

(4)什么是编码?什么是优先编码?

(5)什么是译码?什么是唯一地址译码?

(6)试用十六进制数的方式写出16选1的数据选择器的各地址码。

(7)74LS85的三个输入端,IAB、IA=B、IAB有何作用?

(8)什么是半加器?什么是全加器?

(9)简要说明由加补码完成减法运算的原理。

第五章锁存器和触发器

计划学时:8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锁存器工作原理(包括SR锁存器、D锁存器)

(2)掌握触发器工作原理(包括主从触发器、维持阻塞触发器和利用传输延迟的触发器)。

(3)掌握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包括:D触发器、JK触发器、T触发器、SR触发器及其之间的相互转换)。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是几种常见锁存器和触发器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和逻辑功能;触发器的功能表示(如:特性表、次态卡诺图、特性方程、激励表、状态转换图、波形图)及其之间的相互转换;触发器的公式法类型转换和图形法类型转换。

(2)教学难点是锁存器、主从触发器、边沿触发器的组成结构和逻辑功能;触发器的功能表示及其之间的相互转换。

基本内容:

(1)双稳态存储单元电路。

(2)锁存器:SR锁存器、D锁存器。

(3)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主从式触发器;维持阻塞触发器;利用传输延迟触发器。

(4)触发器的功能:RS触发器;JK触发器;T触发器;D触发器。

(5)触发器的功能转换。

思考题:

(1)按电路结构和触发方式分类,触发器可分为哪几类?

(2)边沿触发器与主从触发器比较,具有什么主要优点?写出RS触发器、JK触发器、T触发器和D触发器的特性方程。

(3)怎样利用JK触发器组成RS、T、D触发器?

第六章时序逻辑电路

计划学时:10时

基本要求:

(1)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理解时序电路各方程组(输出方程组、驱动方程组、状态方程组),状态转换表、状态转换图及时序图在分析和设计时序电路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

(2)理解异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

(3)掌握计数器的分类;掌握二进制同步和异步计数器的构成原理;掌握集成计数器74161、74LS193、74LS290的功能;运用集成计数器构成任意进制计数器。

(4)掌握寄存器的分类;掌握集成寄存器74LS175和集成移位寄存器74194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运用移位寄存器构成环行计数器。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本章的重点是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如:时序逻辑电路的定义、分类等);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时序逻辑电路的功能表示(如:方程组、状态表、状态图、时序图);常见时序逻辑电路(如:计数器、寄存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二进制同步和异步计数器的构成原理;集成计数器74161、74LS193、74LS290的功能;用集成计数器构成任意进制计数器;集成寄存器74LS175和集成移位寄存器74194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教学难点是二进制同步和异步计数器的构成原理;用集成计数器构成任意进制计数器;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时序逻辑电路的功能表示(如:方程组、状态表、状态图、时序图);常用时序电路,尤其是计数器、移位寄存器组成及工作原理。

基本内容:

(1)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结构及特点;时序逻辑电路的分类;时序逻辑电路的描述方法。

(2)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分析时序逻辑电路的一般步骤;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

(3)异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

(4)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同步时序逻辑电路设计的一般步骤;同步时序逻辑电路设计。

(5)计数器:二进制计数器;非二进制计数器;集成计数器。

(6)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

(7)用Verilog HDL描述时序逻辑电路

思考题:

(1)时序逻辑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它和组合电路的区别是什么?时序逻辑电路可分成哪两大类?

(2)描述时序逻辑电路的方法有哪几种?它们有何关系?状态表和状态图怎样构成?

(3)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过程大致分哪几步?

(4)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大致分哪几步?

(5)什么是原始状态图?怎样化原始状态图?

(6)设计二进制同步计数器的主要步骤是什么?

(7)如何将74LS290连接成5421码十进制计数器?

(8)能否用具有同步清零功能的二进制计数器采用反馈清零法构成N进制计数器?

(9)用74LS290构成N>10进制计数器时,能否采取并行进位的连接方式吗?

(10)用74LS175能实现数据的串行-并行或并行-串行转换吗?

若用同步RS触发器组成移位寄存器,能否正常工作?会产生什么现象?

第七章存储器、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计划学时:2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RAM和ROM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RAM存储容量的扩展;掌握PLD的电路表示法;了解可编程阵列逻辑器件(PAL);了解可编程通用阵列逻辑器件(GAL)。

(2)了解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是RAM和ROM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RAM存储容量的扩展;PLD的电路表示法。

(2)教学难点是RAM和ROM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RAM存储容量的扩展;可编程阵列逻辑器件(PAL);可编程通用阵列逻辑器件(GAL);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

基本内容:

(1)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M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RAM存储容量的扩展;RAM举例。

(2)只读存储器(ROM)

(3)可编程逻辑器件(PLD):PLD的电路表示法;可编程阵列逻辑器件(PAL)简介;可编程通用阵列逻辑器件(GAL)。

(4)复杂的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CPLD的额结构;CPLD编程。

(5)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PGA中编程实现逻辑功能的基本原理;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结构;编程实现原理简介。

思考题:

(1)在存储器的结构中,什么叫“字”?什么叫“字长”?如何标注存储器的容量?

(2)DRAM中存储的数据如何不进行周期的刷新,其数据将会丢失;而SRAM中存储的数据无须刷新,只要电源不端电就可以永久保存,为什么?

(3)一般情况下,DRAM的集成度比SRAM的集成度高,为什么?

(4)用容量为16K×8位寄存器芯片构成1个64K×8位的存储系统,需要多少根地址线?多少根数据线?多少个16K×8位的存储器芯片?

(5)哪几种ROM具有多次擦除重写功能?哪种ROM的擦除过程就是数据写入过程?

(6)EPROM、E2PROM和快闪存储器有什么共同之处?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7)PAL和GAL实现组合逻辑函数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第八章脉冲波形的产生与变换

计划学时:8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门电路组成的多谐振荡器的工作原理;了解石英晶体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了解门电路组成的微分型单稳态触发器的工作原理;了解集成单稳态触发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2)掌握门电路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的工作原理;了解集成施密特触发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3)掌握555定时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运用555定时器构成单稳态触发器、多谐振荡器和施密特触发器。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是门电路组成的多谐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微分型单稳态触发器的工作原理;门电路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的工作原理;555定时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运用555定时器构成单稳态触发器、多谐振荡器和施密特触发器。

(2)教学难点是微分型单稳态触发器的工作原理;门电路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的工作原理;555定时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运用555定时器构成单稳态触发器、多谐振荡器和施密特触发器。

基本内容:

(1)多谐振荡器:门电路组成的多谐振荡器;石英晶体振荡器。

(2)单稳态触发器:门电路组成的微分型单稳态触发器;集成单稳态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的应用。

(3)施密特触发器:门电路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集成施密特触发器;施密特触发器的应用。

(4)555定时器及其应用:555定时器;定时器应用举例。

思考题:

(1)与触发器相比较,单稳态触发器在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方面有什么特点?

(2)用与非门构成的单稳与用或非门组成的单稳,它们的工作原理是否相同?它们的触发器和输出脉冲有何区别?

(3)集成单稳分为哪两类?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4)用集成单稳74121产生输出脉宽等于3ms的脉冲信号,如选R=2KΩ(内部电阻),试问外接电容Cext应取何值?

(5)你能否通过外加连线的方法将MC14528改变为不可重复触发器单稳?试画出电路并什么其工作原理。

(6)施密特触发器工作特点如何?它具有怎样的传输特性?

(7)试简述施密特电路具有抗干扰特性的原理。

(8)555定时器具有哪些应用特点?其典型应用电路哪几种?

第九章D/A与A/D转换

计划学时:4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D/A转换器基本指导思想和一般框图;掌握倒T形电阻网络D/A转换器和权电流D/A转换器的工作原理;了解D/A转换器的输出方式;了解D/A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了解集成D/A转换器及其应用。

(2)掌握A/D转换的一般工作过程;掌握并行比较型A/D转换器和逐次比较型A/D转换器的工作原理;了解双积分式A/D转换器;了解集成A/D转换器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是D/A转换器基本指导思想和一般框图;倒T形电阻网络D/A转换器和权电流D/A转换器的工作原理;A/D转换的一般工作过程;并行比较型A/D转换器和逐次比较型A/D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2)教学难点是倒T形电阻网络D/A转换器和权电流D/A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并行比较型A/D转换器;逐次比较型A/D转换器;双积分式A/D转换器。

基本内容:

(1)D/A转换器: D/A转换器的基本原理;倒T形电阻网络D/A转换器;权电流D/A转换器;D/A转换器的输出方式;D/A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集成D/A转换器及其应用。

(2)A/D转换器:A/D转换的一般工作过程;并行比较型A/D转换器;逐次比较型A/D转换器;双积分式A/D转换器;集成A/D转换器及其应用。

思考题:

(1)D/A转换器有哪几种基本类型?倒T形电阻网络D/A转换器和权电流D/A转换器各有什么特点?

(2)如要求电路的功耗小,你应选择哪种D/A转换器?如要求转换速度快呢?

(3)为使倒T形电阻网络D/A转换器有足够的转换精度,在电路器件及参数选择上应有什么基本要求?

(4)实现模数转换一般要经过哪4个过程?按工作原理不同分类,A/D转换器可分为哪两种?

(5)在课本图10.2.4所示并行比较A/D转换器电路中,若输入电压vi为负电压,试问电路能否进行A/D转换?为什么?如不能正常工作,需要如何改进电路?

(6)比较并行比较型A/D转换器、逐次比较型A/D转换器、双积分式A/D转换器的优缺点,试问应如何根据实际系统要求合理选用?

三、课程学时分配

本课程计划6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6学时,课内实践8学时。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课程学时分配表和课内实践学时分配表。

表1课程学时分配表

教学环节

时数

课程内容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小计

讨论

第一章数字逻辑概论

4

2

6

第二章逻辑代数

8

8

第三章逻辑门电路

8

8

第四章组合逻辑电路

8

2

10

第五章锁存器和触发器

8

8

第六章时序逻辑电路

8

2

10

第七章存储器和可编程器件

2

2

第八章脉冲波形的变换与产生

6

2

8

第九章数模与模数转换器

4

4

总计

56

8

64

表2课内实践学时分配表

实践项目名称

学时

实践内容及目的

实践方式

备注

实验、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课程小论

文、专业技法等

1

数字电子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让学生了解数字电子技术在人们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课堂讨论

2

组合逻辑电路的应用

2

让学生了解组合逻辑电路在实际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

3

时序逻辑电路的应用

2

让学生了解时序逻辑电路在实际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

4

FPGA技术的应用

2

让学生了解大规模集成电路在实际中的应用

专业技法

用FPGA开发板展示和演示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类型:考试

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 %,分别为:课堂表现占15%、课内实践占20%、课外作业占15%

(2)期末考核成绩占50 %。,考核形式有:期末闭卷考试

五、 推荐教材、参考书目与推荐网站

推荐教材: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5版).康华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参考书目:

(1)《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4版).阎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2)《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2版).余孟尝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2 Chi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安徽省池州市教育园区池州学院逸夫实验楼三楼(247000) 联系电话(Tel): 0566-3217489